好多新朋友一上来就问“怎么看股市均线”,语气里透着股急切,想赶紧抓住那根“定海神针”。说实话,这问题我碰到的次数太多了,但也正因为太常见,反而很容易被一些“标准化”的答案给绕进去,比如什么“均线金叉银叉”、“均线多头排列”之类的,听起来一套一套的,真要拿到盘面上一套,又感觉总差点意思。
我刚入行那会儿,也是一样,觉得均线就是个神器,只要把周期调对了,就能预测涨跌。那时候,盯着什么5日、10日、20日、60日,恨不得把所有能想到的周期都画上去,结果就是屏幕上花花绿绿一片,看得人眼花缭乱,反而不知道该信哪个好了。后来才明白,均线它是个“滞后指标”,不是“预报员”。它的作用,更多的是告诉你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以及市场趋势的大致方向。你说它万能?那肯定不是,但要说没用,那也绝对是瞎说。
就拿那个传说中的“金叉”来说,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听起来是个买入信号。我碰到过不少次,确实能跟着涨一波。但也有更多时候,它就是个“假信号”,刚上去没多久,就被打下来了,甚至直接一波下跌的开始。所以,单纯看“金叉”或者“银叉”,风险太大了,很容易被套。这玩意儿,得结合其他东西一起看,才能多几分把握。
还有人喜欢用“均线粘合”来判断震荡结束,准备变盘。这个我倒觉得有点意思。当几条主要均线缠绕在一起,股价在它们中间来回晃悠,说明多空双方势均力敌,市场在酝酿方向。这时候,我反而会多留心一点,观察一下成交量有没有放大,K线形态有没有突破的迹象。一旦均线开始发散,而且股价能牢牢站稳在某根均线之上,那才有点意思。
关于均线周期怎么选,这绝对是个“玄学”问题,但我这里边也有点自己的体会。很多人喜欢用固定的周期,比如5日、10日、20日,觉得这是“标配”。但我告诉你,这套“标配”未必适合所有股票,更别说所有市场环境了。你看那些活跃的、波动大的股票,它们的均线往往会比较“陡峭”,反应也快;而那些盘子大、涨跌幅度相对温和的,均线就更平缓一些。
所以,我一般会根据股票本身的特性来调整。如果你做短线,可能会更关注5日、10日、20日这几个短期均线,因为它们更能反映短期的价格波动。但如果你是中长线投资者,可能就要看30日、60日,甚至120日、250日这样的长期均线了。不过,长期均线对趋势的判断更重要,对具体买卖点的指示就相对模糊一些。
我个人的习惯是,会先看60日均线,这个基本上能判断一个大的中期趋势。如果股价在60日均线之上运行,并且60日均线是向上倾斜的,那中线看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然后,再结合20日均线来找短期的介入点。如果股价回踩到20日均线附近,并且得到支撑,这时候配合一些K线形态(比如阳包阴,或者锤子线),我就可能会考虑出手了。
但这里有个坑,就是不要死守某条均线。有时候,股价可能跌破了20日均线,但很快又拉了回去,并且还在60日均线之上,这说明20日均线是个“假跌破”。你如果一看到跌破就跑,可能就错过了一波反弹。所以,要学会灵活看待,不能教条。
说实话,光看均线,就像一个人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真正让均线“活”起来的,是K线和成交量。我一直觉得,均线是“道”,K线是“术”,成交量是“势”。三者合一,才能看懂市场。
比如,我们说“价涨量涨”,这是健康的上涨。如果股价继续向上,并且成交量也跟着放大,那么均线自然会表现出多头排列的形态,这时候你再去看均线,就会觉得它非常有参考价值。反过来,如果股价涨,但成交量却在萎缩,那就要警惕了,这可能是“虚涨”,后面的均线形态也可能很快被打破。
又比如,股价在均线下方,但成交量却突然放大,而且K线形态显示有反攻的迹象,这可能是一个“抄底”的机会。这个时候,你可以关注均线的变化,比如是否开始拐头向上,或者是否能突破上面几条均线的压制。我记得有一次,一只股票跌了很多天,均线都是向下倾斜的,但某个交易日,突然放出巨量,K线收了个长下影线,并且把几条短期均线都踩在了脚下。我当时就觉得,这里可能有戏,然后就观察了几天,发现均线开始走平,并且有向上勾头的迹象,最后果然迎来了一波不错的反弹。
这些结合,说起来简单,真要做到“眼中有形,心中有数”,需要大量的实盘练习。我平时就在模拟盘上或者盯住几只股票,专门去体会这种“均线-K线-成交量”的配合,感觉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了。
大家常说“均线系统”,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我个人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就是几条主力的均线,比如20日、60日、120日,这几条线在不同周期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你把所有均线都加上,就像在看一张乱麻,反而抓不住重点。
有时候,你会碰到股价在某条均线上反复拉锯的情况。比如,股价一直围绕着60日均线上下震荡,这时候,你就很难判断它到底是要向上突破还是向下探底。这时候,我可能会暂时观望,或者寻找其他更明确的信号。强行去猜,很多时候会“赌错”。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情况,一只股票的120日均线非常平缓,而且股价一直在它上方运行,看起来是个非常稳健的中长线走势。但是,短期的5日、10日均线却时常出现交叉,说明短期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当时我有点纠结,是该看长线信号,还是该注意短线风险?后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股价能持续守住120日均线,并且在回踩到20日均线或者60日均线获得支撑时,往往是比较好的介入时机。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遇到“跳空缺口”。如果一个股票跳空高开,并且站稳在重要的均线之上,这个缺口往往会成为支撑。反之,如果跳空低开,并且跌破了关键均线,这个缺口就会变成压力。这些都要结合均线来看,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其实,把均线当成唯一的“圣经”,那是大忌。市场永远是变化的,单一的技术指标,都有它的局限性。我自己在看盘的时候,除了均线,还会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是“趋势线”。无论牛市熊市,都有它的上升趋势线或者下降趋势线。当股价沿着趋势线运动时,它就是一个有效的参考。一旦突破了趋势线,通常意味着趋势的改变。
其次是“支撑位和阻力位”。这些不一定是均线,可能是前期的高点、低点,或者是某个整数关口。这些关键价位,往往对股价有直接的影响。
再者,我会结合“市场情绪”。有时候,即使技术指标看起来不错,但如果整个市场都在恐慌性抛售,你手里的股票也很难独善其身。反过来,如果市场情绪高涨,大家都看好,哪怕均线信号不是很完美,也可能跟着涨一波。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何看股市均线,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你自己的交易系统,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你对市场的理解,这些都是决定你最终能否赚钱的关键。别光盯着指标,多花时间去理解你交易的股票,去观察市场的整体节奏。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高手,不是看到了多少个“金叉银叉”,而是能从盘面的一举一动中,感知到市场的“呼吸”。均线只是其中的一个“听诊器”,你要学会用它,但别把它当成唯一的“诊断书”。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