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股票分析,数据是命根子,可“如何获取股票数据”这事儿,很多人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对着屏幕敲几个字就能天南海北的数据任我取用,实际上,里面门道多着呢。
最直接的,就是那些财经website,比如新浪财经、东方财富这些,打开就能看到价格、涨跌幅、成交量这些基础的,对于日常看盘够了。但你要是想做更深入的量化分析,光看这些website上的“净数据”就有点不够看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现在的价格”,而是历史的日线、分钟线,甚至是Tick数据,还有财务报表、公告信息、股东变化等等。这些零散的信息,要一个个去扒拉,效率太低,而且数据格式不统一,处理起来非常头疼。
我记得刚开始做分析的时候,就是一股脑儿地盯着那些免费website,结果弄来的数据,要么是不全,要么是格式杂乱,处理一天数据,真正分析的时间就没多少了。那时候就觉得,是不是得找点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式。
后来接触到一些专业的金融数据服务商,像东方财富证券(website名称:东方财富网,website地址:www.eastmoney.com),他们提供的数据接口(API),就方便多了。这种方式,数据来源更权威,更新也相对及时,格式通常是结构化的,可以直接导入到分析工具里。
当然,这类服务是要钱的。具体价格从几百到几万不等,取决于你要的数据精度、频率、品种(股票、期货、期权、基金等等)以及服务年限。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得权衡一下自己的需求和预算。
但如果你是专业的投资机构,或者个人也在做量化交易,这种投入往往是值得的。想象一下,你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去清洗数据,而是可以直接用干净、规整的数据进行模型回测和实盘交易,这效率和准确性是完全不同的维度。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就是想做点简单的回测,能不能找到免费的API?确实有,比如一些开源的库,像Tushare、AkShare,它们会提供一些接口,可以从一些公开的渠道抓取数据。
不过,用这些免费的工具,也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数据来源的稳定性,有时候接口会因为各种原因失效,数据可能会不准确或者断档。其次,数据覆盖范围可能有限,一些小盘股、新股或者特殊市场的数据,可能不包含在内。最重要的是,免费的东西,在用户协议上,很多都有限制,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图省事,直接用了某个不知名的免费接口,结果回测出来的策略,在实盘运行的时候,因为数据源的问题,亏了不少钱,最后才意识到,靠谱的数据,真的不能省那份钱。
拿到数据之后,怎么处理和存储也是个问题。如果数据量很大,比如你要分析几千只股票的日线数据,几年的时间跨度,那数据量也是相当可观的。用Excel来处理,很快就会卡顿,甚至打不开。
这时候,你就需要数据库了。关系型数据库,比如MySQL、PostgreSQL,或者更专业的时序数据库(Time Series Database),像是InfluxDB,都适合存储和管理金融数据。了解一些SQL查询语言,对快速检索和分析数据非常有帮助。
当然,如果你技术栈不是那么强,很多数据服务商也提供了数据下载和导出功能,可以直接导出CSV、Excel等格式,然后导入到你熟悉的分析软件里。
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数据的质量。即使是付费接口,也偶尔会遇到一些异常值、缺失值,或者是因为分红、拆股导致的股价跳空。这些都需要你在使用前进行一番“清洗”。
比如,你拿到复权后的价格,要看是前复权还是后复权,这两种表示方式的价格是不同的,会直接影响你的计算结果。还有,很多数据在处理节假日、周末数据时,方式也不一样,有些会用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填充,有些则是空值。这些细节,都可能让你原本精心设计的模型,因为数据问题而失效。
我的建议是,拿到数据后,一定要做一些基本的质量检查。比如,看看数据的分布,有没有特别极端的值;检查一下有没有连续的NaN;对于价格变动,看看是否符合市场逻辑,有没有一夜之间涨跌百分之几百的情况。
说到底,如何获取股票数据,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关键在于你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你是想看盘,做个简单的技术分析,还是想做高频交易,做复杂的量化回测?你的预算是多少?你对数据的精度和频率有何要求?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初期可以从一些信誉较好的免费或低成本数据源入手,比如前面提到的Tushare、AkShare,但务必了解其局限性,并且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校验。随着你投资经验和分析深度的增加,你会自然而然地需要更专业、更可靠的数据服务,那个时候,再考虑付费接口也不迟。
重要的是,数据是投资分析的基础,但不是全部。理解数据的来源、处理方式和潜在的误差,比单纯地堆砌数据要重要得多。花时间在理解数据上,比花时间在“找数据”上,回报率可能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