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穷:一个从业者的几点观察

股市在线 (5) 1天前

你为什么穷:一个从业者的几点观察_https://m.ycdhulan.com_股市在线_第1张

“你为什么穷?”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其实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在我的从业经验里,倒不是说大家真的“穷”得一无所有,更多的是一种“不够富裕”的焦虑,一种在现有条件下,似乎永远抓不住机会、实现不了阶层跃升的困惑。很多人一听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外部原因——经济形势不好,行业不景气,或者就是运气不好。但今天我想聊聊,很多时候,原因可能就藏在我们自己身上。

视角盲点:只盯着“术”而不看“道”

我经常看到一些人,他们把大量精力都花在学习各种“秘籍”上。比如,怎么做短视频能爆火,怎么学习某种理财技巧能快速翻倍,又或者研究某个国家的最新政策,希望能从中套利。这些“术”本身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它们往往是被孤立地看待的。就像学习一套绝世武功,只练招式,不练内功,遇到真正的高手,一碰就碎。

我的一个朋友,他非常热衷于研究各种“风口”。前几年是直播带货,他立马投入进去,花钱请网红,买流量。结果风口一过,投入的钱打了水漂。最近又看到了AI的风,他又开始琢磨怎么用AI写文章、做图片,希望能抓住下一波红利。我跟他说,你有没有想过,你真正擅长的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你这些“风口”技能,有没有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价值支撑?他当时没太明白,总觉得我太保守。

后来我才发现,这些人往往缺乏一个宏观的视野,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他们看到的是表面的热闹,是别人成功的故事,但没去想,这些成功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穷”,并不是因为缺少某个具体的赚钱方法,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能够穿越周期的认知体系和价值创造模式。我们盯着眼前那几个铜板,却忘了天上还有更大的馅饼,但这个馅饼,得有足够的身高才能摘到。

执行力偏差:从“想”到“做”的天堑

说到执行力,这绝对是区分“穷”与“富”的关键因素之一。我知道很多人,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绝妙的点子,甚至比我看到的还要好。他们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但问题就出在“计划”和“行动”之间,那条难以逾越的天堑。

我曾经在一个初创公司待过,团队里有个小伙子,他提出的一个产品概念,我觉得非常有潜力。当时我就鼓励他,我说,不如我们找个时间,把这个东西原型做出来,哪怕是个最简单的版本,先去市场上试一试。他听了非常兴奋,回来跟我说,他已经规划好了,一个月内要把所有功能都做完,两个月内就要上市。结果呢?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还在为某个界面的像素完美纠结,还在修改代码里一个小小的bug。最后,虽然产品勉强做出来了,但市场早就变了,竞争对手已经抢先一步。

这种“完美主义”式的拖延,其实是一种更隐蔽的“穷”。因为它让你永远停留在“准备阶段”,而没有真正进入“行动阶段”。你知道很多真正把事情做成的人,他们的第一版产品,往往漏洞百出,用户体验也很差。但他们敢于推出去,敢于面对用户的批评,然后快速迭代。这才是真正的行动力。我记得之前接触过一个做SaaS的公司,他们的第一版产品,界面非常简陋,甚至有些功能都不太稳定。但他们就是敢推,而且目标客户非常明确,就是那些对效率有极致追求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快速获得了第一批用户反馈,并据此不断优化。这就是“先完成,再完美”的哲学,也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生存之道。

认知固化:拒绝学习,拒绝改变

“你为什么穷”,有时候,答案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你停止学习了。这不是空话,我见过太多人,在某个领域小有成就后,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然后开始吃老本,拒绝接受新事物。

我认识一个老一辈的企业家,他几十年前做房地产起家,赚了不少钱。后来经济结构转型,互联网兴起,但他对这些新东西一概不感兴趣,觉得那是年轻人的玩意儿。他说,我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足够我安享晚年了。结果呢?他的资产被一些更灵活、更愿意拥抱变化的企业超越,甚至被一些互联网公司用新的商业模式“收割”了。他的“老本”,在高科技时代,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更可怕的是,这种认知固化,往往伴随着一种“我没错”的态度。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会觉得那是对自己的冒犯。我之前参加过一个行业交流会,有位嘉宾分享了他在海外学习到的最新营销模式,当时台下很多人都在点头,觉得很有启发。但有个观众站起来,非常尖锐地质疑,说这套模式在国内根本行不通,我们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殊性。他的语气充满了自信,仿佛他是唯一看清真相的人。但实际上,他可能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你为什么穷”,有时候,是因为你固守着旧日的荣光,却拒绝看到时代的变迁。知识和技能是会贬值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才能保持竞争力。

风险偏好失衡:过分保守或过度激进

财富的积累,说到底,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博弈的过程。而“穷”,往往就藏在对风险的错误判断里。

我见过很多非常保守的人,他们一生都在努力“保本”,不敢轻易投资,不敢尝试新的职业机会,生怕损失一点点本金。结果呢,他们的财富增长也极其缓慢,甚至被通货膨胀一点点蚕食。就像我曾经有个客户,把所有的钱都存银行,觉得这是最安全的。但你想想,几十年前的一万块和现在的一万块,buy力能一样吗?他所谓的“安全”,其实是以牺牲未来的增长潜力为代价的。

反过来,也有很多人,他们风险意识极弱,总是追求“一夜暴富”。投资理财,他们只关注那些承诺高回报的项目,对风险一无所知。我遇到过不少因为听信“高收益”的宣传,把辛苦积攒的积蓄全部投进传销或者非法集资项目的人,最后血本无归。这种“穷”,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不仅是财富,更是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觉得,正确的风险偏好,应该是一种“可控风险”。这意味着,你要了解你所承担的风险,并且有能力承受它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在投资时,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创业时,先从小规模开始,验证模式,而不是一上来就倾家荡产。这种“算计”过的风险,才更有可能带来可观的回报,而不是让你走向“穷”的深渊。

缺乏长期主义:只想短期收益

“你为什么穷”,还有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就是缺乏“长期主义”的思维。很多人都渴望快速见到回报,一旦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容易放弃。

我见过很多做线上推广的朋友,他们花了钱做广告,第一天没出单,第二天也没出单,就觉得这个渠道不行,赶紧换下一个。他们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品牌建设、用户信任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尤其是一些需要深度沟通、或者产品本身迭代周期比较长的行业,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是常态。

我有一个朋友,他做了一个小型的on-line教育平台,主打的是一对一的学科辅导。刚开始的时候,推广非常困难,用户增长很慢,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但他坚持了下来,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非常重视用户的口碑反馈。过了大概两年,平台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家长之间的推荐来的。他跟我说,那时候他最痛苦的时候,就是无数次想放弃,但想到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承诺,他又咬牙坚持了。他现在经常说一句话:“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我想也适合于很多正在追求财富增长的人。

“长期主义”并不是让你放弃短期收益,而是让你明白,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时间去沉淀,去积累。那些看起来“一夜暴富”的故事,背后往往是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努力。没有耐心,就很容易在黎明前夕倒下,错失成为“不穷”的机会。

相关推荐

银行卡支付限额是多少?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银行卡支付限额是多少?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银行卡支付限额是多少?”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脑子里想的可能就是“我这张卡,一天能刷多少钱?” 或者“ ...

· 6小时前
炒房跟炒股哪个更好:老手怎么看?

炒房跟炒股哪个更好:老手怎么看?

这问题,老实说,没人能给个绝对答案。一个说“房子稳”,一个说“股市灵活”,都是各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天差地别。门道不 ...

· 15小时前
股权众筹是什么意思?谈谈我们是怎么看的

股权众筹是什么意思?谈谈我们是怎么看的

“股权众筹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听上去简单,但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说,里面门道可不少。很多人一听“众筹”,就想起那些在朋友 ...

· 1天前
散标投资要多久?别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散标投资要多久?别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散标投资要多久?”这个问题,估计但凡有点接触网贷的朋友都问过,或者在心里琢磨过。好多人想直接问个数字,比如“一个月能 ...

· 2天前
月光族如何投资理财:从“月光”到“月盈”的转变之路

月光族如何投资理财:从“月光”到“月盈”的转变之路

“月光族”,这三个字听着就有点让人心酸,也挺真实。身边不少年轻的朋友,工资一到账,没几天就花光了,月底吃泡面、蹭饭是常 ...

·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