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通胀是指巴西国内物价长期上涨的现象。通胀通常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超过供应、成本上升等因素引起的。
巴西的通胀问题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包括大规模的公共支出和借贷,导致了货币供应过多。这些政策的结果是导致了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巴西的通胀问题进一步恶化。政府继续推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同时还面临着石油危机和国际债务危机等外部经济挑战。这些因素导致了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物价飞涨。
在20世纪80年代,巴西政府试图通过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通胀问题在这一时期继续存在,并且进一步恶化。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巴西政府才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通胀。1994年,巴西推出了所谓的“新巴西货币”(Real)并实行货币稳定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了严格的货币政策、财政纪律和结构性改革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胀。
从那时起,巴西的通胀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尽管通胀率整体上保持较低水平,但巴西仍然面临周期性的通胀压力。例如,在经济衰退和**等因素影响下,巴西在2015年和2016年经历了一次通胀加剧的阶段。
总的来说,巴西的通胀问题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并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存在。尽管巴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通胀,但这个问题仍然是巴西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