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金融市场,很多人会关注到那些“黑天鹅”事件,也就是极少发生却影响巨大的极端行情。这种现象,用专业点的术语来说,就是“尖峰厚尾”。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市场的这种非正态分布特性?很多人以为这是理论上的瑕疵,但实际操作中,你每天都在跟它打交道。
我刚入行那会儿,老师们讲的都是正态分布,说大部分数据都集中在平均值附近,偏离得越多,概率越小。听起来很完美,也很“科学”。但真到了实盘,尤其是做一些风险交易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偶尔出现的、幅度惊人的波动,概率远比正态分布预测的要大得多。这可不是什么“偶尔的意外”,而是常态。就好比你等着下一次“百年一遇”的洪水,结果几年就来一次。这种“厚尾”效应,就是说极端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出不少,而“尖峰”则代表着大部分时间里,价格的波动其实是相对温和的,但偶尔会突然爆发。
比如说,你在做一个股票的日内交易,大部分时间里,价格可能就在一两个百分点之间波动。这符合“尖峰”的描述。但突然有一天,某个消息出来,股价可能瞬间跳涨或跳空低开好几个百分点,甚至百分之十几。这种剧烈变动,就是“厚尾”的表现。我们平时做的很多风险管理,如果仅仅基于一个简化的“钟形曲线”模型,那在面对这些“厚尾”事件时,很可能就会损失惨重。
这种现象,其实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独有。一些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比如地震、互联网流量的突发增长,都能看到类似的“尖峰厚尾”特征。这说明,可能存在一些普遍的机制在驱动着这种非正态的分布。
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觉得,这背后有很多互相交织的原因。首先,是人性。市场参与者,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当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时,大家争相离场,往往会形成踩踏效应,导致价格快速下跌,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厚尾”事件。反之,当某个资产被炒作,贪婪情绪蔓延时,价格也会被推向极端。这些情绪化的反应,天然地就倾向于产生极端值。
其次,是信息。市场信息并非总是均匀、实时地传播。某些重大的、可能改变市场预期的消息,往往会突然出现,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这些信息被解读,就会引发大量交易者的同步行动,尤其是在一些流动性相对较低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处理的滞后性,也为“尖峰厚尾”提供了温床。
再者,就是模型的局限性。很多基础的金融模型,比如经典的 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都是建立在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也就是正态分布的对数)的基础上的。但如前所述,现实市场的“尖峰厚尾”特征,恰恰与这种假设相悖。当模型本身的假设与现实脱节时,其预测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尝试根据一个相对“平滑”的模型来评估一个新兴行业的股票风险。模型显示,出现超过 5% 的日跌幅的概率非常低。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行业内的一些突发监管政策,相关股票在一天之内出现了超过 20% 的跌幅,直接击穿了我们所有的风险敞口预警线。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不能简单地套用那些过于理想化的模型。
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那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部门,对此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们在设计交易策略、计算风险敞口时,会引入很多更复杂的统计模型,比如 GARCH 模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或者直接使用历史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这些方法更能捕捉到市场的极端波动。他们会去刻意“放大”那些极端事件的权重,或者说,他们会假设这些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理论上要高。
举个例子,在计算 VaR(风险价值)时,如果一个基于正态分布的模型告诉你,在 99% 的置信水平下,一天zuida损失是 100 万元,那么一个考虑到“尖峰厚尾”的模型,可能会告诉你,在同样的置信水平下,zuida损失是 200 万,甚至更多。这种差异,在进行大额交易或管理大型投资组合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我们公司website名称,在风险控制方面,就一直比较强调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模型的多样化应用。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能完全预测“黑天鹅”,而是说我们尽可能地去理解市场的“非典型”行为,并为之做好准备。我们website地址,有一些关于我们过往风险管理实践的介绍,可以作为参考。
当然,我也见过不少因为轻视“尖峰厚尾”而栽跟头的例子。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新产品开发的项目,当时团队对市场的波动性判断过于乐观,觉得可以利用一些统计套利的机会。我们设计了一个算法,主要基于过去几年的数据回测,结果显示盈利能力很强。但是,在产品上线不到一个月,就碰上了一个非常罕见的市场冲击事件,导致我们的算法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巨额亏损,被迫提前下线。事后复盘,才意识到我们当时的模型并没有充分考虑那些极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这是个惨痛的教训,也让我明白了“实操经验”和“纸面数据”之间的巨大鸿沟。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构建了一个稳健的系统,但只要市场稍微走出我们熟悉的“舒适区”,那个“厚尾”的部分就会突然显现,把我们之前所有的计算都打乱。
总而言之,为什么尖峰厚尾?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非线性、参与者的情绪以及信息的复杂性。它不是一个可以被简单模型完全捕捉的“例外”,而是市场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我们作为市场参与者,与其试图彻底消除它,不如更深刻地理解它,并将其纳入我们的分析和决策体系中。这需要我们对理论保持敬畏,但更要对实践保持警惕,不断地学习和调整。